专业名称:地理科学(师范类)
主干学科:地理学
专业代码:070501
专业类别:文理兼招
专业层次:四年制本科专业
一、专业简介
地理科学专业隶属于一级学科地理学。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环境的自然现象、人文现象及其相互关系和时空规律的综合科学,兼具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的特征。地理素养是人的基本素质之一,地理教育在国民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我校地理科学专业源于玉溪师范专科学校1979年创建的地理教育专科专业,2001年升为地理科学本科专业,2005年第一届本科生毕业,至今办学40余年。“地理科学专业”为云南省首批特色专业、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地理科学专业教学团队”为云南省教学团队,“人文地理学”为云南省重点学科。
二、培养目标
目标内涵:本专业适应新时代区域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求,立足滇中,服务云南,面向全国,培养师德高尚,拥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较强的教师职业认同;精于教学,具备全面的地理科学专业素养,丰富的人文底蕴和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过硬的中学地理教学能力;善于育人,具有综合育人意识,具备较强的班级管理能力;勤于发展,具备较好的自主学习与反思能力,一定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与发展意识,能够胜任教学与管理工作的中学地理骨干教师。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在社会和专业领域发展的预期目标为以下四个方面:
目标1:师德高尚,情怀深厚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具有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和甘于奉献的职业精神;热爱中学地理教育事业,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富有潜心教书、用心育人的情怀,以新时代“四有”好教师为职业理想。
目标2:专业扎实,精于教学
系统扎实地掌握地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具有分析和解决地理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熟悉中学地理教育教学规律,能综合运用地理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地理课程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等教学活动;能针对中学地理教学问题开展教学改革与实践,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成为中学地理骨干教师。
目标3:综合育人,善于管理
具有德育为先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善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熟悉德育与班级管理工作,能够以地理学科为载体组织开展实践活动;具有较强的班级组织管理能力,能根据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综合育人工作,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目标4:勤于反思,自主发展
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专业发展意识与明晰的专业发展规划,紧跟地理学发展前沿和教育改革发展形势,善于反思,勇于创新,能够较好地开展中学地理教育教学研究,在教学比赛、教学研究和科学管理等方面崭露头角;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合作能力,积极参与地理教育教学研究,勤于个人专业发展。
三、毕业要求
本专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学地理骨干教师,毕业基本要求为:
1.[师德规范]:热爱祖国,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习和遵守教育法、教师法等国家法律法规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依法执教意识与师德践行能力。以立德树人为己任,立志成为新时代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中学地理教师。
2.[教育情怀]:具有从事地理教师职业的意愿,认同教师工作在促进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热爱中学地理教育教学工作,具有崇高的地理教育情怀和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具有必备的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并运用其熏陶和引导学生。具有学生中心的理念,有正确的学生观,对学生富有仁爱之心和责任心,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个人情感,愿意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3.[学科素养]:系统扎实地掌握地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理解地理学的知识体系、基本思想和方法,紧跟地理学的发展动态,了解地理学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以及学习科学的相关知识。树立人地协调的价值理念,具有广阔的地理学视野和较强的地理综合分析能力,能阐释地球表层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和分析地理问题,会搜集、整理和运用地理信息与数据,会利用现代地理信息技术进行地图制图与地理分析,会设计和实施常规的自然地理实验,具备一定的地理野外考察能力,形成良好的地理学核心素养,并结合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的相关知识,初步形成中学地理学科的教学体系。
4.[教学能力]:具有教育教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全面理解国家颁布的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熟悉现行不同版本中学地理教材的编写思路与特点,并能科学处理其与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的相互关系。在教育实践中,能针对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地理认知规律,运用地理学专业知识,结合现代教育技术,依据不同版本中学地理教材,有效进行地理教学设计,合理开展地理课堂教学活动和地理教学评价工作。学会中学地理教学说课、评课的基本方法与程序。具有一定的教学反思能力和基本的中学地理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5.[班级指导]:树立德育为先理念,全面认识德育的重要价值,熟悉中学德育原理与方法,能够依据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通过班主任工作实践,熟悉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工作程序、工作规律和基本方法,掌握班集体建设、班级活动组织、学生发展指导、综合素质评价、与家长沟通合作等班级常规工作要点,能根据班级与学生实情,主动参与到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的组织与指导中,获得班级管理的积极体验。
6.[综合育人]:认识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养成教育规律,理解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树立科学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观,熟悉地理学科育人的路径方法,能在中学地理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学科育人设计与育人活动。认识教育实践与校园文化活动育人的内涵和方法,通过教育实践活动了解中学生思想品德培育、人格塑造、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与方法;通过校园文化、主题教育、社团和社会实践等活动,获得综合育人的体验,并能够在组织和参与地理相关的主题教育与社团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和引导。
7.[学会反思]:具有主动学习地理学及教育教学新知识、新技能的兴趣和意识,了解国内外中学地理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动态,具有持续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具有专业发展的意识,能对自身现状进行理性分析,结合时代需求及自身对未来发展的愿景,制定合理的专业学习与职业发展规划。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与批判性思维,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能运用反思的方法与技能分析、解决中学地理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学会不断自我诊断,自我改进,具有积极的教学反思体验。
8.[沟通合作]:明确专业学习共同体的作用与价值,理解团队协作的意义,具有团队协作的精神。掌握合作学习的原理与方法,能针对具体的任务与内容,有效开展团队协作学习,体验学习共同体对个人学习与成长的重要性。掌握有效沟通的基本方法与技巧,能有效进行师生、家校间的沟通,体会有效沟通在建立家校师生和家校信任关系中的价值
四、核心课程
1、专业核心课程
本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地质与地貌学、气象气候与水文学、植物与土壤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地理教学论、地图学、区域分析与规划等。
2、学位课程
学位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地质与地貌学、气象气候与水文学、植物与土壤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地理教学论。